目前教學課程

永續發展研究(SDGs)

教學課程簡介

永續發展教學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向學生傳授關於可持續性、環境保護、經濟發展與社會責任的綜合性知識。該課程的內容通常包括以下幾個主要領域:

定義與背景:介紹永續發展的概念、歷史背景,聯合國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

三大支柱:強調永續發展的三個基本維度-環境、經濟與社會。

目前教學課程

Current courses Prof.Tung is teaching

1.永續治理與影響力

本課程探討增強溫室效應引發的氣候變遷對人類生活與自然資源的影響,並介紹應對策略。內容涵蓋大氣系統原理、溫室效應成因、氣候變遷模擬、及其對自然環境的衝擊。並討論對水資源、農業生產、能源和生態的影響及因應對策。

2.氣候變遷與環境生態

本課程探討增強溫室效應引發的氣候變遷對人類生活與自然資源的影響,並介紹應對策略。內容涵蓋大氣系統原理、溫室效應成因、氣候變遷模擬、及其對自然環境的衝擊。並討論對水資源、農業生產、能源和生態的影響及因應對策。

3.環境系統分析

本課程著重於如何將系統分析的數理模式優化方法 (Optimization)應用於環境品質之管理問題上。設計著眼於新系統的建立,分析則探討如何使系統達到最佳決策,涵蓋規劃、施工與運行階段。許多環境問題可透過系統分析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4.水資源概論(與張斐章教授合授)

此課程與張斐章教授合授。本課程探討水資源對文明發展的影響,涵蓋水的循環機制、台灣與國際的水利建設背景、及水資源與經濟發展的關聯性。學生將學習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路徑,並參與專題演講與相關議題參訪,深入了解水資源的永續運用與智慧管理,為未來應對水資源問題與氣候變遷挑戰做好準備。

5. 短期課程/工作坊

不定期開設短期主題課程與工作坊,曾開設主題包括氣候變遷實體風險評估工作坊、調適工具應用及關鍵議題辨識工作坊、生命週期評估(LCA)框架方法學課程、碳足跡建模計算操作課程等。

目前教學課程

Current courses Prof.Tung is teaching

1.永續治理與影響力

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理解ESG永續治理的基本概念,探討核心議題、組織架構、揭露與評比的關係。學生將透過學習發展永續治理的核心知識與技能,為學術研究或實務應用奠定基礎,並檢視公司治理架構與行動缺口,為永續轉型做準備。

2.氣候變遷與環境生態

本課程探討增強溫室效應引發的氣候變遷對人類生活與自然資源的影響,並介紹應對策略。內容涵蓋大氣系統原理、溫室效應成因、氣候變遷模擬、及其對自然環境的衝擊。並討論對水資源、農業生產、能源和生態的影響及因應對策。

3.環境系統分析

本課程著重於如何將系統分析的數理模式優化方法 (Optimization)應用於環境品質之管理問題上。設計著眼於新系統的建立,分析則探討如何使系統達到最佳決策,涵蓋規劃、施工與運行階段。許多環境問題可透過系統分析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4.水資源概論 (與張斐章教授合授)

此課程與張斐章教授合授。本課程探討水資源對文明發展的影響,涵蓋水的循環機制、台灣與國際的水利建設背景、及水資源與經濟發展的關聯性。學生將學習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路徑,並參與專題演講與相關議題參訪,深入了解水資源的永續運用與智慧管理,為未來應對水資源問題與氣候變遷挑戰做好準備。

5. 短期課程/工作坊

不定期開設短期主題課程與工作坊,曾開設主題包括氣候變遷實體風險評估工作坊、調適工具應用及關鍵議題辨識工作坊、生命週期評估(LCA)框架方法學課程、碳足跡建模計算操作課程等。

Sustainability Governance and Impact

  • 課程概述
  • 課程目標
  • 課程要求
  • 參考書目

ESG永續治理為達成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之重要手段,本課程協助學生了解永續治理的基本概念;並透過系統性的課程設計,讓學生了解永續治理中核心議題、組織架構、揭露、與評比等等單元間彼此之關係;最後並針對重要主題,協助學生發展永續治理的核心知識與技能,能在未來進行學術研究或實務應用上,都能有足夠科學知識基礎。本課程藉由深入了解ESG永續治理的重要元素與專業知識,及其邏輯關係。並瞭解邏輯關係與其真正意涵,檢覈公司治理的架構、治理行動、與管理系統的缺口,為永續治理轉型做準備。

本課程目標在與藉由瞭解國內外永續發展過程,提高永續發展目標的認知,並進一步了解ESG永續治理的重要元素與專業知識,包括永續治理關鍵議題、企業組織調整、企業永續報告書揭露、與國際永續治理評比。永續治理的環境面向最重要為氣候變遷轉型風險與實體風險,因此,課程也將聚焦談氣候變遷風險與企業永續治理之觀念與因應措施。培養學生繼續深入研究與加入產業推動ESG永續治理實務之能力。

1. 作業與討論 40%

2. 期中考30%

3. 期末報告 30%

上課提供之簡報與講義

  • 課程概述
  • 課程目標
  • 課程要求
  • 參考書目

ESG永續治理為達成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之重要手段,本課程協助學生了解永續治理的基本概念;並透過系統性的課程設計,讓學生了解永續治理中核心議題、組織架構、揭露、與評比等等單元間彼此之關係;最後並針對重要主題,協助學生發展永續治理的核心知識與技能,能在未來進行學術研究或實務應用上,都能有足夠科學知識基礎。本課程藉由深入了解ESG永續治理的重要元素與專業知識,及其邏輯關係。並瞭解邏輯關係與其真正意涵,檢覈公司治理的架構、治理行動、與管理系統的缺口,為永續治理轉型做準備。

本課程目標在與藉由瞭解國內外永續發展過程,提高永續發展目標的認知,並進一步了解ESG永續治理的重要元素與專業知識,包括永續治理關鍵議題、企業組織調整、企業永續報告書揭露、與國際永續治理評比。永續治理的環境面向最重要為氣候變遷轉型風險與實體風險,因此,課程也將聚焦談氣候變遷風險與企業永續治理之觀念與因應措施。培養學生繼續深入研究與加入產業推動ESG永續治理實務之能力。

1. 作業與討論 40%

2. 期中考30%

3. 期末報告 30%

上課提供之簡報與講義

氣候變遷與環境生態

Climate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Ecology

  • 課程概述
  • 課程要求
  • 參考書目

本課程旨在介紹增強溫室效應所引起之氣候變遷對人類生活環境與自然資源的影響,以及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課程首先介紹大 氣系統原理及溫室效應的成因,以建立此課程所需的背景知識,接著將逐步介紹如何模擬可能的氣候變遷,以及氣候變遷對自然環境和資源的衝擊,此外如何擬定回應此衝擊的策略也將包含於課程之中。課程內容包含氣候系統(大氣的組成與大氣的運動、水循環及能
量平衡、溫室氣體 及其影響)、氣候變遷及模擬模式、 氣候變遷的衝擊與因應對策、對水資源之衝擊與因應對策、對農業生產之衝擊與因應對策、對能源之衝擊與因應對策、對生態之衝擊與因應對策。

1.作業 40%

2.文獻閱讀報告 20%

3.期中考 20%

4.期末考 20%

1. IPCC Report: Climate Change 1990, 1992, 1994, and 1995
2. Jager, J. and Ferguson, H.L., Climate Change: Science, Impacts and Policy
3.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olicy Implications of Greenhouse Warming
4. Waggoner, P.E., Climate Change and US Water Resources
5. Philander, S.G., El Nino, La Nino, and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

  • 課程概述
  • 課程要求
  • 參考書目

本課程旨在介紹增強溫室效應所引起之氣候變遷對人類生活環境與自然資源的影響,以及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課程首先介紹大 氣系統原理及溫室效應的成因,以建立此課程所需的背景知識,接著將逐步介紹如何模擬可能的氣候變遷,以及氣候變遷對自然環境和資源的衝擊,此外如何擬定回應此衝擊的策略也將包含於課程之中。課程內容包含氣候系統(大氣的組成與大氣的運動、水循環及能
量平衡、溫室氣體 及其影響)、氣候變遷及模擬模式、 氣候變遷的衝擊與因應對策、對水資源之衝擊與因應對策、對農業生產之衝擊與因應對策、對能源之衝擊與因應對策、對生態之衝擊與因應對策。

1.作業 40%

2.文獻閱讀報告 20%

3.期中考 20%

4.期末考 20%

1. IPCC Report: Climate Change 1990, 1992, 1994, and 1995
2. Jager, J. and Ferguson, H.L., Climate Change: Science, Impacts and Policy
3.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olicy Implications of Greenhouse Warming
4. Waggoner, P.E., Climate Change and US Water Resources
5. Philander, S.G., El Nino, La Nino, and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

環境系統分析

Environmental Systems Analysis

  • 課程概述
  • 課程目標
  • 課程要求
  • 參考書目

This course focuses on how to apply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odel on manag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Environmental systems analysis is usually utilized to solve an environmental problem and is composed of two stages, which are systems design and systems analysis. Systems design means how to transfer an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to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odel, i.e. mathematical equations. Systems analysis means how to derive an optim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When dealing with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e always
try to find out an optimal solution, which environmental systems analysis provides such a tool for engineers.

1. Introductions to environmental systems analysis
2.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odel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1 Pesticide pollution management
2.2 Eutrophication problem in the reservoir
2.3 Dissolved oxygen in the river
2.4 Sludge problem management
3.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3.1 Linear programming
3.2 Dynamic programming
3.3 Integer programming
3.4 Optimization with uncertainty analysis
4. Synthetic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4.1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1. Homework (30%)
2. Midterm examination (35%)
3. Final examination (35%) 

1. Haith, D. A., Environmental System Analysis
2. Handout issued in the class(ftp://140.112.76.49(course/course))

  • 課程概述
  • 課程目標
  • 課程要求
  • 參考書目

This course focuses on how to apply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odel on manag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Environmental systems analysis is usually utilized to solve an environmental problem and is composed of two stages, which are systems design and systems analysis. Systems design means how to transfer an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to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odel, i.e. mathematical equations. Systems analysis means how to derive an optim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When dealing with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e always
try to find out an optimal solution, which environmental systems analysis provides such a tool for engineers.

1. Introductions to environmental systems analysis
2.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odel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1 Pesticide pollution management
2.2 Eutrophication problem in the reservoir
2.3 Dissolved oxygen in the river
2.4 Sludge problem management
3.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3.1 Linear programming
3.2 Dynamic programming
3.3 Integer programming
3.4 Optimization with uncertainty analysis
4. Synthetic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4.1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1. Homework (30%)
2. Midterm examination (35%)
3. Final examination (35%) 

1. Haith, D. A., Environmental System Analysis
2. Handout issued in the class(ftp://140.112.76.49
(course/course))

水資源概論

Climate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Ecology

  • 課程概述
  • 課程目標
  • 課程要求
  • 參考書目

本課程與與張斐章教授合授。本課程探討水資源與人類文明的關係,涵蓋水的歷史、戰爭與循環,並透過台灣河川故事、水利機構介紹及專題演講等,深入理解水資源管理的挑戰。課程內容包括漁電、農電共生、水資源關鍵問題、永續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策略,並參訪相關議題現場。學生將學習水資源對歷史、經濟發展的影響,並思考如何永續利用水資源,為面對氣候變遷挑戰做好準備。

1.能了解水資源如何影響人類悠久之歷史與發展。
2.能了解基本水循環的機制與影響。
3.認識台灣與國外之水利機構、水利建築以及主要河川之背景和影響。
4.了解政府於水資源經營與規劃之相關作為與目標。
5.了解水資源和經濟發展之相互關係,思考並探討如何永續運用水資源。
6.了解與省思氣候變遷與衝擊的評估及人類如何進行調適。

  1. 1.心得報告 30%:自行選定與課程主題相關書籍、網路資源、影片等撰寫心得報告,共 3 份,每份報告2 頁以內
  2. 期中測驗 20%:40 題選擇,每題 2 分,申論題一題 20 分,共 100分
  3. 期末專題 40%:詳細請參考助教公告
  4. 小考 10%:課堂結束時不定時會有課堂小考,共 5 次課堂小考,至少要考到3次小考,3 次未考(只考到 2 次)者本課程不及格!!
  5. 點名:上課會點名,學期末點名全到者總分額外加2分!(有請假紀錄者不適用)
    【備註】
    1.身體不適或其他因素無法到教室上課者,請透過台大學生請假系統請假。

水資源資訊系統研究室網頁
http://hyinfo.bse.ntu.edu.tw/WRHS/

短期課程/工作坊

  • 課程概述
  • 課程目標
  • 課程要求
  • 參考書目

本課程與與張斐章教授合授。本課程探討水資源與人類文明的關係,涵蓋水的歷史、戰爭與循環,並透過台灣河川故事、水利機構介紹及專題演講等,深入理解水資源管理的挑戰。課程內容包括漁電、農電共生、水資源關鍵問題、永續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策略,並參訪相關議題現場。學生將學習水資源對歷史、經濟發展的影響,並思考如何永續利用水資源,為面對氣候變遷挑戰做好準備。

1.能了解水資源如何影響人類悠久之歷史與發展。
2.能了解基本水循環的機制與影響。
3.認識台灣與國外之水利機構、水利建築以及主要河川之背景和影響。
4.了解政府於水資源經營與規劃之相關作為與目標。
5.了解水資源和經濟發展之相互關係,思考並探討如何永續運用水資源。
6.了解與省思氣候變遷與衝擊的評估及人類如何進行調適。

  1. 1.心得報告 30%:自行選定與課程主題相關書籍、網路資源、影片等撰寫心得報告,共 3 份,每份報告2 頁以內
  2. 期中測驗 20%:40 題選擇,每題 2 分,申論題一題 20 分,共 100分
  3. 期末專題 40%:詳細請參考助教公告
  4. 小考 10%:課堂結束時不定時會有課堂小考,共 5 次課堂小考,至少要考到3次小考,3 次未考(只考到 2 次)者本課程不及格!!
  5. 點名:上課會點名,學期末點名全到者總分額外加2分!(有請假紀錄者不適用)
    【備註】
    1.身體不適或其他因素無法到教室上課者,請透過台大學生請假系統請假。

水資源資訊系統研究室網頁
http://hyinfo.bse.ntu.edu.tw/WRHS/

  • 課程概述

不定期開設短期主題課程與工作坊,曾開設主題包括氣候變遷實體風險評估工作坊、調適工具應用及關鍵議題辨識工作坊、生命週期評估(LCA)框架方法學課程、碳足跡建模計算操作課程等。

有任何疑問嗎?

歡迎了解更多有關SD Lab的資訊

如果您對我們的研究領域、教學課程或研究專案合作等有任何興趣或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絡!